纳米比亚赏鸟-佛法僧

一种的美丽的鸟,它的名字你绝对意想不到!

“佛法僧”是佛教用语,为什么会是鸟名呢?

“佛、法、僧”是佛教里的三宝,因此“佛法僧”也称作“三宝鸟”。“佛法僧”这个鸟名是源自于日本;源于“佛法僧”的日文发音“ブッポウソウ(bu pou sou)”。此鸟种为日本的夏候鸟,栖息在山地森林中,日本镰仓时代(1185年—1333年)就知道有“佛法僧”这种鸟,被认为牠的叫声就是“ブッポウソウ(bu pou sou)”。到了江户时代(1603年—1867年),产生了“念佛鸟”及“三宝鸟”不同的名称。

其实,“佛法僧”的全名为紫胸佛法僧(英文名:Lilac Breasted Roller,学名:Coracias caudatus)为中等攀禽。喙粗壮而宽,呈锥形但先端微下弯具钩。第2、3趾基部连并。翅长而尖。尾长,多为方形。典型羽色为蓝、绿色。以昆虫、蜥蜴、蜘蛛、小型哺乳动物及小鸟为食。常停栖于一处静伺,然后捕食;也在空中翻滚追逐飞虫啄食。在树洞或岩洞中筑巢,也占用喜鹊等的旧巢;雏鸟晚成性。

紫胸佛法僧是博茨瓦纳及肯尼亚的国鸟。

它们一般是独居或成对的,留在树顶等地方等待猎物。它们主要吃昆虫、蜥蜴、蝎子、蜗牛、细小鸟类及地上的齧齿目。它们会在树穴中筑巢,每次生2-5只蛋。双亲会一同孵化鸟蛋,同时会变得具有攻击性。于繁殖季节间,雄鸟会飞到高处向下俯冲,发出尖锐的声音。雄鸟及雌鸟的颜色相似。幼鸟没有成鸟的长尾羽。

生活环境多样,从高山至平原,江河湖泊周围;大森林至居民点附近的园林、田野;从水上、土穴中、陆地至空中都是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。善久站;也善于飞翔,有像蝴蝶一样纷飞于高空追逐飞虫,有突然急拍翅定位于空中一点(徘飞、窥视水面饵物),然后又俯冲落水捕猎物,空中飞行常是持久性的。取食除以上述飞行方式获得外,还有像鹟类一样从枝头突冲出空间攫食飞虫;有的于枝头啄食野果,有的在地面啄食落果或追逐虫、蚁。

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之南部非洲及阿拉伯半岛南部。安哥拉,博茨瓦纳,布隆迪,刚果民主共和国,埃塞俄比亚,肯尼亚,莱索托,马拉威,莫桑比克,纳米比亚,卢旺达,索马里,南非,斯威士兰,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,乌干达,赞比亚,津巴布韦,厄立特里亚,阿曼。